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結婚嗎?

          姐弟戀在姊姊心中最難以啟齒的隱憂大概就是老蚌怕生不出珠來吧! 老實說,姐去年年底開始有心悸、發熱、和月經不規則的更年期徵兆,心理忐忑不安,因此有上網爬文,也去網路口碑推薦的北醫看不孕症。對大齡老姊來說,想要有寶寶,只有下面三種方式 :
  • 用自己的卵試管 (如果老蚌的老卵還堪用)
  • 借他人的卵試管 (無法知道捐卵者身分、背景與生理資訊)
  • 領養。
          品弟很open, 可以接受領養或任何合法的途徑;我卻較保守,認為孩子最好還是有血緣,親子關係中那份基因傳承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與祝福。有血緣關係,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自我認同比較不會遭遇太大的挑戰或崩解吧?因此,無論是用自己的卵或是借卵試管我都ok, 只要是有品弟血脈即可,畢竟,我會先離品品而去,他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會比我長久。世界上有個人與他血脈相連,我走了也比較安心啊~~
          話說,這三種方式都只適用於結婚關係中的夫妻,而要當勝任的好父母,無論哪種選項,都需要時間與青春付出,才能陪伴孩子成長啊~~ 因此,結婚的議題再次重現江湖…
          結婚的議題在我和品弟剛交往時常常討論,因為老姊並非風花雪月之人,只想以結婚為前提談戀愛,若沒結婚共識,談戀愛對我來說只是傷心、傷身、傷荷包、傷時間的 “四傷悲劇“,單身再怎麼百無聊賴,也比中了四傷苦毒來得輕鬆愉快吧?? 我兩共識達成後,交往至今三年,結婚這件事雖然一直是交往中最高指導原則,但兩人磨合過程崎嶇艱辛,分分合合、起起伏伏,「結婚」就慢慢從話題中消失了,連下個月是不是情侶都不確定了,談什麼結婚?
          好不容易兩人走過不穩定期後,似乎所有會吵的主題都吵過一輪了,雙方身經百戰,已練就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好功夫,彼此也摸清了對方的底細與為人,彼此互相認定就是不離棄的生活夥伴,目前西線無戰事,雲淡風清,兩人隔著太平洋老夫老妻,怡然自得。。。。 結婚嗎?
          當我丟出地雷,再次觸及這個會改變我兩生命的話題,品弟這次沒有被雷炸出「苦瓜臉」或「一言難盡」臉,而是「煞有介事」臉。他聽完後,點頭如搗蒜,認真的說,「會找時間和父母提一提」。
          嗯嗯,我們要邁入生命下一個階段嗎? 就是和他?要一起過一輩子嗎?他會後悔嗎?我會讓他快樂嗎? 我兩能承受這個責任與承諾嗎?我兩能攜手克服姊弟年齡差距的社會詛咒與自我心魔嗎? 這次我能好好將婚姻之路走好、走滿嗎?我有能力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庭嗎??我心忐忑激動。
五月底品弟會回台灣,
暑假他會受洗成為基督徒,
我會……
成為陳太太嗎??
禱告禱告禱告禱告禱告…

相關閱讀:
烏龜與刺蝟 https://juneandpatrick.blogspot.tw/2016/01/blog-post_22.html

          

2017年2月26日 星期日

寬恕

         
我是個很不精明的人,每年報稅,就是去國稅局請服務人員電腦計算繳費。直到去年,才無意中赫然發現前夫家人仍使用我的人頭購買股票避稅。發現這件事情的當下,真的是血脈噴張、激動不已。
          我嫁入第二天,前公公就一早說要帶我出門辦事。跟著他來到某銀行(因為根本沒有提防心,所以根本不知道是哪家銀行),他用已經幫我刻好的圖章,幫我開了一個銀行帳戶,但是銀行本子與圖章卻是由他保管。當時年紀小,不敢多問,也不敢拒絕。婚後隨前夫赴美讀書,輾轉聽我父母說,他們幫我報稅,公婆用我的人頭購買了七、八支股票。當時心想,既然已是一家人,當人頭幫忙繳稅可以理解,雖然未被事前告知,心裡有些不舒服,但是也只好忍下來。十二年的婚姻,最後決定認賠殺出結束,本以為金錢紛擾與人頭事件會就此落幕,我與他們家人從此可以不相往來,「道不同、不相為謀」,沒想到,結婚、離婚到現在這二十五年來,我一直還是他們的人頭戶?他們還一直用我的身分資料與圖章在我背後做我完全不知道的事情?看到我的報稅清單上那些陌生的股票,真的有如晴天霹靂、憤怒至極!!
          寫信給前夫,請他轉達不再使用我人頭的意念給他的父母,否則我會採取法律手段。但是前夫竟然惱羞成怒,反控說他不怕我的威脅,要告請便。於是我決定要徹底杜絕這件不合法的事情。因為手上沒有任何股票相關資料,也不知道股務代理人或購買機構,連自己的開戶銀行和圖章都毫無所知,所以過程頗為艱辛。首先,透過國稅局,我查到了股務代理人,他建議我先去警察局掛失,然後去地方法院辦理「公示催告」,登報三天、申請除權、法院出庭,最後在取得判決書後,才能補發股票。上週順利出庭完畢。這半年多折磨人心的訴訟行政流程總算是即將落幕了。
          接下來的問題是,股票除權後,我可以補發新股票,也就是說,我名下對方所購買的股票就變成我的了。我因為不玩股票,所以對於我名下的這些股票值多少錢,目前完全沒概念,但是我該怎麼辦呢?這些股票雖然在我名下,我二十多年來都在付稅,歸屬上雖然我合法擁有,但是它們真的是我的嗎?雖然前夫婚姻中吃人夠夠,吃光我近千萬的積蓄與資本,婚後不給贍養費,我對他恨之入骨,但是因為他欠我,我就可以合理佔有這些股票嗎?雖然是對方違法使用我的個資與人頭,我卻花約半年的時間與金錢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因為對方的魂蛋,我就可以合理化自己的擁有正當性嗎?
          上帝在我困惑時,總是給我需要的話語。說巧不巧,我和品弟這週的讀經進度正好是路加福音第六章。神的話,讓我震撼不已,上帝直搗黃龍的戳破我心理黑暗隱密的貪念: (6:27-38)



只是我告訴你們這聽道的人、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 好。

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
有人打你這邊的臉、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有人奪你的外衣、連裏衣也由他拿去。

凡求你的、就給他.有人奪你的東西去、不用再要回來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

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甚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是這樣行。

你們若借給人、指望從他收回、有甚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要如數收回。

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
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

 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 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 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裏.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 麼量器量給你們



















當我指控前夫家人貪婪自私時,我怎麼也起了貪婪之念呢?我願他人待我寬厚,我就需又先待人寬厚。當初知道在當人頭,選擇隱忍,現在又何必指望對方償還呢?我沒有「人打你左臉,連右臉也給他打;人奪你外衣,連裡衣也由他拿」的雅量,但是我願意練習「被奪的,就不要回來了」;「不論斷人、不定人的罪」,我也願意學習寬恕對方,讓心中的怒火毒根可以被拔除,心靈可以擺脫掉憤怒的枷鎖綑綁。
          困擾的問題得到上帝親自的回覆,解開心結後,我的心境好平安喜樂。

相關閱讀:
貪婪自私   https://juneandpatrick.blogspot.tw/2017/02/blog-post_20.html

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貪婪自私

          夫妻或情侶之間兩人相處,許多性格會破壞關係的發展。上次談嫉妒,今天來談談我和前夫離婚的原因:貪婪與自私
          因為自己對數字較遲鈍,所以年輕求偶期的我容易愛慕的對象是「數學好」的理工型人才。在大學畢業旅行時認識了前夫,前夫的數字、符號、空間敏銳度很另我驚艷。剛開始和前夫交往時,很驚訝我們對於共同的記憶會有完全不同的記法。比如說,我記憶的內容是"下午去朋友家和一群人BBQ, 一位穿藍色外套xx系新學妹住在靠近日本餐廳那邊剛買了一輛紅色大車"。前夫對同樣的事件,大腦記憶資料會是:"下午四點半去朋友家,大約有十五人聚會,一位大約158公分高的女生住在西拉法葉靠東北方向, 開了一台09年份水平對臥引擎SGP底盤四輪傳動速霸陸"。因為這些天賦能力,他大二就自學寫程式,為自己設計了一個電動遊戲、他預官智力測驗考試考了187分的高分; 他有很棒的方向感,開車出遊,地圖可以過目不忘,因為他的大腦可以快照處理方向與公路編號; 即便在空曠的野外,也可以「感受」出東西南北; 他是橋牌社高手,因為可以輕鬆算牌、記牌; 他很節儉,因為他去大賣場購物時,大腦可以自動化記憶、處理商品不同品牌在不同家賣場的價錢、單位與折扣,然後他會計算出每公升或重量的單位價錢與開車花多少里程、耗損多少油錢過去買A產品是否比買B產品划算。因為他超人級的符號記憶能力,他可以輕鬆的說出路上任何一款汽車的型號、馬力、特徵、油耗、年份; 這樣的特殊能力,隨著畢業後工作財力增加,擴及到音響、黑膠唱片、收藏版相機、限量版手錶、名牌皮包等等。結婚後,想當然爾,我這個數學白癡將財務完全交給前夫。當他還在讀博士班我已經在工作時,他拿我的錢買股票基金、買收藏品、買車、買名牌、買各式各樣他迷戀的精品。我記得那時,最高紀錄,家中有兩百多台德國來卡 (Leica) 相機,車庫曾經擁有過五台各式各樣的汽車、家中地上堆了三、四組形狀詭異的真空管音響與喇叭。這些收藏品玩膩後,他就上網高價賣掉,不但可以賺些差價,還可以成為下次收藏品的成本。當他畢業工作後,他的收藏癖好變本加厲。那時我暫停工作,留在拉法葉讀博士班,而且剛生下女兒。他隻身一人搬到了芝加哥工作,開始了他完全失控瘋狂的單身購物收藏買賣世界。請別羨慕我的生活,我在拉法葉一人住在學校簡單的宿舍、獨立照顧剛出生的女兒同時讀博士班,前夫是一毛錢也不支付的。在他的觀念中,「使用者付費」,因為沒有「使用」到我和女兒,所以沒有必要付費。他在芝加哥的生活讓我非常不滿意,每次我去芝加哥,進門前就不得不禱告,家中不要出現我無法承受的新貨。但是每次都另我目瞪口呆,拉開衣櫥,是七、八盒名牌皮鞋,從未穿過; 一整排白襯衫上還吊著掛牌; 車庫裡的車永遠是新車,我永遠不認識,上次開的那台早已換掉了; 音響與喇叭也又變了樣,我又得學習如何操控,才能聽一首歌。地上散放著的各式各樣的牛皮紙箱,是他大型購物後的鐵證,接下來是可想而知的質問與爭吵。好吧,他總是說,這些是他自己辛苦賺錢後的享受,有何不可。此外,精品買了並沒有浪費啊,因為還可以賣掉,甚至還能賺錢。但是,他對女兒生活費一毛不拔、我們真實的生活品質並沒有因為他工作而改善。我們難得出去旅行時,車庫中停滿了車,卻沒有一台車可以開(因為要保持車況才可以賣)、展示架上兩百多台相機卻沒有一台相機可以使用(因為要保持相機機身沒有指紋與刮痕)、真空管音響不能聽,因為真空管是消耗品。家裡那台BMW重型機車不能騎,因為馬力太大,很難駕馭,需要先買更多的裝備後,才能安全上路。出去玩只住最便宜的爛旅館,因為只是睡覺嘛,睡覺時錢就消失了,沒有道理嘛; 吃飯只吃麥當勞特價餐,因為只是吃飯嘛,吃下肚子就拉出來了嘛; 小孩子穿二手衣、玩二手玩具即可,因為小孩長很快嘛; 家裡的割草機是老舊二手貨,每次都要花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將後院草地割好,換一台?哀優,就當作割草是運動流汗的好機會嘛; 到朋友家聚餐,所有的剩菜油水,他一律沒節操主動開口打包回家,食物不要浪費、少煮一頓飯,也很棒嘛~即便住豪宅開名車了,他還是會為了一把蔥可以少花50分錢(請注意是50 cents, 不是五十塊錢喔)而從Kroger 超市開到握爾馬,能省則省嘛,賺錢很辛苦滴 (這個邏輯好混亂)... 我記得,當我開口向他要一台車開,因為母親來美國幫我照顧小孩需要多一台汽車接送孩子去安親班時,他竟然告訴我,"我的五台車都太好了,不適合你或你母親開,要不然,我們再買一台便宜的二手小車,或者,你騎腳踏車上學?" 最後是我負氣之下,自己買了一台二手腳踏車上學,但是某日大雪,在雪中滑倒,傷到腰椎,現在成為跟我一輩子的舊傷。最氣人的是,他在未事前告知我的情況下,私下賣掉了我人生擁有的第一隻相機,Nikon FM2 ,那隻相機對我來說有特殊意義,那是大學時代為了學攝影,拼命打工賺錢,猶豫很久才狠心花下我所有的積蓄買來的,那是一個青澀掙扎、揪心忐忑的歷程,我記得握著相機走出店家,腦袋空空、口袋空空,我激動得忍不住大哭了一場。相機陪我走過的青春歲月與美好記憶,卻敵不過它在市場上成為經典後的好價格,賣掉後的錢,當然是落進了他的口袋。
          他的貪婪與自私,漸漸吞噬了他原本的良善與理性,像是「神隱少女」中的無臉男,吞噬任何周遭他可以吞噬的利益,而貪得無厭的胃口,永遠沒有飽足感。他為了在二手差價中賺利潤,買了有問題的車,卻欺騙買家,掩飾問題,高價賣出。他收購一位心臟病需要籌費換心的攝影師所變賣的最後一台心愛的相機,他欺騙對方市場行情,以極低價購入,兩週後以高價出售。他在買賣交易中,違法吃掉答應歸還買方的押金,最後被告上法庭。他拿走我所有的錢,說是要幫我投資理財,但是當我問他財務情況時,他告訴我,我的股票全賠光了...
          每個週末他開車回拉法葉看我和小孩,但是在家裡他要的是夫妻生活、睡覺、吃飯。我一邊讀博士班、一邊當助教、一邊是全職新手媽媽,每天晚上能睡的時間大約只有三小時,身體漸漸衰弱,常常生病咳嗽。但是他一回家,我更辛苦害怕,因為有更多的事要做。那時,我已經久咳染上氣喘而不自知,某晚,他壓在我身上強行做他愛做的事時,我咳嗽咳得喘不過氣,請他停止,他卻說,"你再忍耐一下,我快好了。" 完事後,他冷冷的說,"你拿著棉被去客廳睡好了,你這樣不斷咳嗽會影響我晚上的睡眠。" 這些過往,現在寫出來,彷彿如快閃而過的電影情節,他已經變成我不認識的陌生人了。
          博士口試順利結束後,我們談判離婚。數學好又自私貪婪的他說他不要小孩,所以可以不給我子女撫養費。雖然結婚超過十年,他說,他也不需要給我贍養費,因為這十幾年裡,我與他經常相隔兩地,如果婚後男人平均一週三次性愛,他計算出他並沒兌現婚姻中應得的性愛次數,所以其實反而是我欠他才對。他說他幫我買的股票全輸光了,不是他欠我,是我運氣不好,所以不需要給我錢; 我和他一起投資買的房子、家具、汽車,他說,有本事就來芝加哥搬或提告,他說 "我不會給你一毛錢。" 令人錯亂的是,他竟然指著我的鼻子說, " 你這個女人,就是愛錢,就是跟我死要錢!!" 最後,我決定什麼都不要了,我只要儘速離開這個醜陋貪婪的無臉男。我帶著兩歲的女兒回台灣,孓然一身、兩袖清風、一身是病的結束了我十二年的婚姻。隔年,我接到芝加哥地方法院的通知,我自動放棄芝加哥房子的財產所有權,放棄書上有著前夫模仿我的假簽名。
       
          一個數學很好,曾經單純可愛的男孩,因為貪婪與自私,一點一點慢慢改變,變得面目全非、讓人不忍卒睹、不堪回首。紀錄至此,仍然怵目驚心。





相關閱讀:
嫉妒  https://juneandpatrick.blogspot.tw/2017/02/blog-post_13.html
寬恕  https://juneandpatrick.blogspot.tw/2017/02/blog-post_25.html
愛要怎麼算?https://juneandpatrick.blogspot.tw/2016/02/blog-post_11.html



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溝通

         
我和品弟有時無話不談、天南地北, 可以聊得開心又興奮。但是有時卻也會撞牆碰壁、彼此劍拔弩張,氣氛尷尬僵硬。我曾經認為是話題的原因,比如說,我兩政治觀點不同,所以政治話題是地雷,但是如果不涉及侵犯我的政治價值,其實我也滿喜歡聽他談政治的。學術又是另一個敏感容易爆掉的主題,但是我最愛和品弟談的就是學術啊~~~
       
          今晚和品弟聊到美國大學教授沒有退休年資規定的制度,我兩又針鋒相對起來,搞得雙方灰頭土臉。品弟聚焦於「應然」,我卻著重「實然」。就這樣鬼打牆兩個人嚕了好幾個小時,最後雙方敗興喊停。品弟是政治學訓練出身,政治領域研究習慣將「應然」與「實然」分開來討論,而我的專業領域的訓練是思考「應然」必須同時面對「實然」,而終極目標是解決問題, 處理「實然」。而身為學術人,我們共同的訓練是提出辯思、論證正反意見。因此,可怕的事情就發生了,當品弟談應然時,我用實然反駁; 當我談實然時,他扯回應然,彼此舉例論證、互相批判評論,火花四射,雷聲隆隆。
          當我們因為愛對方,決定鳴金收兵,不談了後,透過死概普,看得出品弟有些落寞不爽。這次,我們花了十幾分鐘不是談教授是否應該有退休制度,而是談我兩的思考邏輯。品弟分析出我們應然—實然的邏輯差異,我接著提出改善方法,在討論前要說明「主題句」(topic sentence), 使得討論視角可以統一協調,比如說,先討論「應然」,再討論「實然」。這樣的聊天雖然聽起來可能有些詭異,但是對我倆來說,卻是一個很「實然」的解決方法,我兩都非常、非常開心!!!! 因為如果有了主題句限定住我們的討論主軸,思想不同調與混亂邏輯的問題就可以被解決了。我和品弟生活中會碰到的地雷大概可以被解決掉八成吧??哈哈哈哈!!!
          不過,這樣的聊天模式可能還需要花一些時間來「練習」默契。嗯嗯....下次....來故意和品弟聊聊「年金改革」這類世界末日級的地雷話題,看看新的溝通策略是否有效....... (品弟扭動中....)

心得:兩人相處,就是要找到雙方溝通的癥結,想辦法解決問題啊!


相關閱讀:
姐弟代溝:兩性溝通技巧(上)https://juneandpatrick.blogspot.tw/2016/02/blog-post.html
兩性溝通技巧(下)https://juneandpatrick.blogspot.tw/2016/02/blog-post_12.html
吵架:https://juneandpatrick.blogspot.tw/2016/11/blog-post_27.html
情侶吵架的種類與解決辦法:https://juneandpatrick.blogspot.tw/2016/12/blog-post_11.html
歐賣尬,浪漫自由主義: https://juneandpatrick.blogspot.tw/2016/12/blog-post.html
懺悔 https://juneandpatrick.blogspot.tw/2017/11/blog-post.html

2017年2月14日 星期二

嫉妒

       
嫉妒是幾乎每個人多少都會經歷到的考驗.對情侶來說,嫉妒好則可以表達愛意、壞則可以動搖國本,破壞關係.
         還在美國讀書、年輕貌美不懂事時,我記得前夫忌妒心很強,每次出門參加朋友的趴踢,他都不准我穿漂亮的衣服,也會事前規定我不可以和某人多說話、不可以笑太大聲、或不可以成為焦點... 云云。當時的我會生氣的反駁,'別人喜歡我,我又有什麼辦法?' '我就是長這樣, 你怕別人喜歡我,幹嘛不娶一個醜一點的?' 他的嫉妒心常常讓我有被緊迫盯人、失去自由的感覺。除了會檢查我的皮包、查看發票收據、幫忙代接電話、甚至還因為嫉妒心,做出一些現在想起來都很不舒服的事情。這些事情一件一件發生,雖然只是生活小事,但是慢慢累積,卻也漸漸腐蝕了他與我之間的信賴與關係。
          物換星移,現在的我和品弟相處,因為年齡較長,我似乎變成條件較差、地位較弱勢的角色。當人一弱勢,就容易失去安全感,嫉妒心是自我匱乏的投射、是沒有自信的另一種表象呈現。品弟一人在美攻讀博士,想當然爾,他認識許多優秀、可愛又美麗的美妹,因此,現在的我比較能體會當時前夫的感受,也因為角色改變了,而有機會反省當年不懂事所說出來的話和表現出的態度。和品弟交往過程中,不可諱言的是,年齡真的是我兩共同都有的隱憂。對於自己的年齡弱勢,難免心裡會有小劇場,'品品會不會後悔和我交往?會不會移情別戀?' '這個女生好漂亮喔!不喜歡就不是男人吧?' ' 我這麼老,怎麼給他幸福呢?退出吧!!??' 當面對自己嫉妒的黑暗思想而坐立難安時,我是不快樂、心靈被綑綁、失去自由的…
          我兩辛苦的走過轟轟烈烈、風風雨雨的兩年,隨著對品弟的熟識,他正直的為人與沈穩性格給我很多很多的安全感,使我內心深處的嫉妒惡魔得以漸漸縮小昏睡。經歷了自我醫治與自我修剪改變的日子,我更喜歡現在的自己。 兩人中間多了信任、少了嫉妒,關係是一種海闊天空的自在舒暢。
          因此,老姊的分享是,「對付嫉妒」是情侶兩人雙方共同的責任。嫉妒者要自我節制嫉妒心,但是另一半則要給予安全感和濃濃的愛。愛愈多、安全感越高,嫉妒負面效應越低。兩人常常溝通、交換探索內心深處的感受、這樣兩人才能走過磨合,戰勝嫉妒,自自冉冉、長長久久的相處啊。


相關閱讀:
吵架過後-- 雲上太陽: https://juneandpatrick.blogspot.tw/2016/03/blog-post_17.html
貪婪自私:https://juneandpatrick.blogspot.tw/2017/02/blog-post_20.html

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

天生壞脾氣

         
我自認天生壞脾氣像父親,血氣方剛,說話用字嗆辣,情緒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這個缺點,是我窮極一生要對付的問題。有時很哀怨,覺得上帝不公平,為什麼把我造成這樣壞脾氣的女人,脾氣性格來自於父母與家庭,我也不願意成為壞脾氣的人啊! 對照品弟,我很羨慕他,他就是一個天生沒脾氣的人。我再怎麼氣他、罵他、鬧他,他就是能處變不驚,永遠不會口出惡言。網路曾經流傳泰國白龍王的指點迷津: 事業、家庭、姻緣... 怎麼才能變好? "人只要脾氣好,一切都會好"。 這樣說來,品弟這種好脾氣的人,根本就是天生贏家;而我這種"性格豪爽"、"個性十足"的 "性情中人" 根本就是注定天生輸家了??
          朋友提到年假期間家人相處,因為一點小事,而某人翻臉出言責備,破壞了一家人團聚的氛圍。當友人指出 "難道話就不能好好說嗎?"  "既然自願做,又何必埋怨他人不分擔?" 時,我同意他的"高見"。但對我來說,那是局外人清高的"風涼話",是沒發怒者"高尚"又襯托出自己修養的"何不食肉糜"的說法。對於壞脾氣的我來說,當家人都不出手幫忙,而自己非自願性的不斷 "自願" 付出,反而多做多錯,累積滿額,因此怒氣爆發,這樣的情況,我其實頗能想像與理解,因為如果換成是我,我大概也會不爽,心中的綠巨人浩克會慢慢地被喚醒長大。然而友人說的也是對的,同樣的事情,若用溫柔的方式說明,不動怒,的確是最正確的處理方式。最近新聞鬧得沸沸揚揚的民進黨立委童仲彥毆妻案說明,怒氣若不知節制,"罪就如同伏在門前的野獸" (創4:6-7),除了傷害了他人,也吞噬了自己。
           聖經也多處教導要溫柔,如馬太福音所記載的神的應許, "溫柔的人有福了,他必承受地土" (太 5:5), 因此我常常自省,不斷認罪悔改,但是壞脾氣還是會控制不住的爆發(機率有降低,但是還是會爆發啊~~~)。我很痛苦,如馬丁路德在尋求上帝的過程,期望可以過著不犯罪的生活,而陷入不斷失望與自責的深淵,甚至絕望時對上帝發怒 "寧願上帝沒有造我"。今天讀到 詩篇(37:8) "當止住怒氣、離棄憤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 還有以佛所書 "生氣卻不要犯罪" (4:26), 突然有被ㄎ一ㄤ到的感覺。原來,[生氣]不是[罪],雖然生氣很容易作惡、犯罪。想想保羅,他也是一位血氣方剛、自以為義之人,曾經自認師出名門、嫉惡如仇、嚴守律法,迫害耶穌與基督徒,即便得救後,也曾怒責彼得,與巴拿巴爭吵、唾棄馬可。他自己在歌林多後書中也自述他在別人眼中的形象, "有人以為我是憑著血氣行事" (10:2),他也描述了別人對他剛直言語的評論,"他的信,又沉重、又厲害... 言語粗俗" (10:10)。但是保羅天生的"衝"脾氣,反而使他成為神手中最好的器皿,上帝揀選了保羅,使用他這樣的烈火性格,為初代教會拓荒,因著他的熱血激情與犀利言語,為福音辯論爭戰,立言著書,聖經新約一半是由保羅所撰寫,最後保羅甚至為主殉道。
          也就是說,我的壞脾氣的另一面,可以是熱誠活潑、願意衝撞開拓、激勵他人、擇善固執。也正因為我的壞脾氣,我更能同理心的去理解壞脾氣人的悲哀無奈。上帝既造我如此,也必用我如此。神既然給了我們情緒,生氣乃是人性的反應,但是切記生氣卻不可作惡、不可犯罪,絕不口出惡言,要能理直氣和,才能不傷害他人、不破壞關係。
          怎麼做呢? 下面是個人經驗分享:
1. 發洩怒氣: 生氣時,火力最強、殺傷力最大的那口氣一定要忍住 (假想那是毀滅世界的核子按鈕,一旦觸動,就世界末日了),這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可以忍住最後一口氣,其實就已經成功一半了。這口氣忍住後,不要自己悶在心裡,一定要找到宣洩的出口,如找朋友訴苦,將怒氣寫下來,或是用自己可以宣洩的方式發洩出來。我的經驗是,[忍耐]並非解決之道,累積的怒氣,很容易失控一觸即發,一發不可收拾。最好的方式是每次都能找到適當的管道宣洩乾淨,不要堆積在心裡。
2. 禱告祝福: 禱告宣洩情緒,並且為仇敵祝福。當對某人發怒時,為他禱告並祝福真的很難,但是一旦開口,就能有如釋重負的感覺。我曾經試過,雖然有效,但是要密集這麼做,才能將效果持續。
3. 微笑或運動: 當人憤怒時,臉部表情與肌肉會不自覺的皺縮與緊繃。嘗試著微笑,即便是假笑也可以,會立即有放鬆肌肉的效果,使得緊繃的情緒也會放鬆下來。心理學專家早就證明,我們的大腦會影響我們的肢體動作,反過來,我們的肢體動作也會影響我們的大腦思緒。當大腦生氣時,可以嘗試做一些放鬆的運動(散步)或微笑來刺激腦部多巴胺的釋放,而改變緊繃鑽牛角尖的思緒。
4. 從他人的角度思考: 當某人得罪自己時,嘗試從他的角度思考問題,也許就可以明白為什麼他會這麼說或這麼做了。當可以理解對方時,對方令人惱怒的言行就不具有同等的殺傷力了。(這招是品氏獨門武功,知易行難,根據老姊觀察,這也是為何品弟從沒對他人動怒過的主要原因)
5. 檢討自己的自尊心:有時被激怒是因為對方無心的言語或是他人直接的指責。許多論斷批評很容易傷害自尊心。但是在找到暫時的出口宣洩掉情緒後,也要問問自己為什麼這麼容易受傷或發怒?這樣脆弱的自尊心是不是可以改善?對方說的是否有理?反覆檢討,擴展自己接受批評的雅量,可以讓自己有更大的包容心去面對挑戰性的環境。
6. 逛街或看電影 (或做自己最喜愛專注的事情): 對我來說,這兩件事情很能轉移我的注意力。逛街不一定要買,欣賞櫥窗,挑幾件時髦不敢穿的衣服試試看,然後打包或默默放回去都可以。玩換衣服的遊戲總是我最專注與開心的時刻。看電影最好選擇陽光、正面又好笑的電影,可以讓自己兩小時後走出電影院,心情脫胎換骨。但是這招只能暫時讓人忘記煩惱。真正能拔除怒根的還是前面五項。
   以上的做法,最好複方配合使用,交錯反覆操練,只要願意努力,我相信天生的性格還是可以收斂的圓融一些。我會繼續努力的。

   "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箴1632

相關閱讀:
情侶吵架的種類v.s. 解決方法https://juneandpatrick.blogspot.tw/2016/12/blog-post_11.html
吵架https://juneandpatrick.blogspot.tw/2016/11/blog-post_27.html
理直氣和 https://juneandpatrick.blogspot.tw/2017/03/blog-post_19.html

         

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林維熊觀點:從誘因契約理論看台灣公部門退休金改革的十一大盲點

下面的文章是轉貼自風傳媒: http://www.storm.mg/article/218289?utm_source=Line%E6%96%B0%E8%81%9E&utm_medium=%E6%96%B0%E8%81%9E%E9%BB%9E%E6%93%8A&utm_campaign=Line_today


林維熊觀點:從誘因契約理論看台灣公部門退休金改革的十一大盲點
「付出多少,就領多少」這是蔡英文政府對於刪減公部門退休金最具說服力的一句口號。這句淺顯易懂的口號符合常人的認知,但是對「付出」的定義,策略經濟理論的分析自有其超乎常人的洞見:「付出」的定義不同,改革的方向就不同,公部門文武官員對台灣社會創造出的價值就完全不同。本文借用2016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兩位教授Oliver Hart and Bengt Holstrom所提出的誘因契約理論(Incentive Contract Theory)來分析當今政府部門退休金改革的盲點,作者在此不做課堂式的純理論介紹,我將單刀直入問題核心。

盲點一:台灣財政負債已達空前危險狀態

本文提出有關全球各國國債資料與經濟理論觀點來反駁這種看法。首先,根據經濟學人刊2015的統計資料,台灣政府的累積負債占國民所得產出的比例45.1%是屬於相對低很多的國家。其他如: 德國84.8%,加拿大85.6%,美國 87.2%,新加坡93.9%,法國98.0%,英國99.4%,希臘150.7%,日本更高達248.8%。蔡英文政府誇大台灣國債佔國民生產毛額比例的危機,高喊世代正義,讓台灣看起來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國家,嚇走台灣職場年輕人至國債更高的新加坡、日本或其他歐美各國,這種年金改革口號實屬扭曲事實,破壞台灣經濟願景。
其次,政府的國債常常帶有長期投資的經濟價值,例如:花在教育部門師資以引導教學與研究的創新,表面看起來國債增加,創新研究帶來的新產品或產業也許七、八年後就開始會創造新的高收入職位,創新人才的培育更可能在20年之後翻轉台灣的經濟優勢。蔡英文政府為降低國債而降低國債,純屬無厘頭的政策。就當前台灣的國債比例與經濟狀況,林全院長將減少財政赤字當成政府施政目標,將會弄巧成拙,反而阻礙台灣經濟的長短期動能。
第三,台灣經濟要脫胎換骨必須進行長期投資,投資的對象不可再學蔣經國式的十大建設。許多公共工程建設早已經進入報酬率為負數的階段,這種類型的建設只會增加國債,卻無法增進台灣經濟的長期競爭力;第四,投資人才已經成為當今獲利一流企業的國際趨勢,蔡英文總統要提升台灣公部門的團隊效率,捨棄人才管理與政府組織再造,已無他途。如何管理與再造?了解公部門退休金改革的盲點就是起點。

盲點二:忽視支出與價值是連動的

不論是過去的馬英九或現在的蔡英文政府都不清楚軍公教人員退休金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從這兩任總統重用的相關執政官員,例如:關中與林萬億的言論,可看出這些執政者都將政策重點擺在刪減公部門退休金的財務支出上。但是,策略經濟在設計好的政策的時候,並不會只考慮支出,而是必須分析一個政策所創造出的整體價值扣掉支出之後的附加價值是增加或減少。

一流的管理者深思熟慮,他們的膽與識將企業與國家帶到更高的境界;三流的管理者無能創造價值,只好選擇砍支出。但是,學過策略的人都應該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支出與價值兩者是連動的,砍支出連帶價值也會下跌。改革公部門退休金的真正目的在於提昇公部門所創造的淨價值,絕非蔡英文政府與社會輿論的直覺思維 ─ 只知道砍支出的效果,卻無能力預見其長遠的負面影響。

盲點三:公私部門薪資結構的差異

公私部門薪資結構關鍵差異在於:私部門的工作者除了養老的年金和固定月薪所得收入之外,還會依照他們的工作特性,提供季末或年終發放紅利獎金或者提供更長期誘因的股票選擇權等的誘因薪資(incentive compensation)。設計良好的變動誘因薪資制度,將提供員工十分強烈的工作誘因,從而提升一家企業的經營效率;企業效率提昇的結果就是:員工所賺取的誘因薪資可能超過員工固定年薪總和的好幾倍;反之,設計錯誤的誘因薪資制度,員工工作時得過且過,企業經營績效不斷惡化,最後終至倒閉。
公部門的工作者年薪與退休金皆固定,少了這一部分的變動誘因薪資,就導致公部門組織的執行效率難以趕上私部門。當蔡英文政府將公部門退休金與勞保年金混為一談就注定過程紛擾,情緒難平,政府組織的效率只會更進一步惡化。

盲點四:公私部門員工報酬的發放差異在於:先領或後拿

比較全世界各國的公私部門員工一生的工作報酬所得發放時點,我們可以發現私部門的員工沒有所謂退休金,他們報酬的給予方式全部都集中在工作期間;公部門員工的工作報酬則延伸到退休之後。
綜合來說,在工作期間,私部門員工領的薪資會高於類似職責的公部門員工。以筆者所服務大學的在職班同學為例,他們大部分都是中階經理人階級,同學會曾經調查其同學薪資水準,平均值約在兩百四十萬元左右,幾乎是一位資深副教授薪水的兩倍。也就是說,私部門員工的報酬是屬於先領型態,公部門員工的報酬則是屬於後拿型態。為什麼世界各國公私部門員工的報酬時點都有類似的傾向?原因如以下盲點五與六的說明。

盲點五:忽視類似職位的公部門員工執行其任務的影響力範圍大於私部門員工

如果將公部門的領導者總統與私部門的領導者總經理相比,總經理做錯關鍵決策只是讓一家公司倒閉;而總統做錯關鍵決策,則可能導致百業蕭條,經濟倒退到16年前水準。兩者影響力差異,天壤之別。當然,有些公務員的任務類型與其對應的私人部門員工相同,其影響力範圍小。
綜合來說,公部門關鍵員工作任務的影響力遠大於私部門的同類型員工,這隱含公部門必須有一流人才加入。當公部門的薪資低於私部門,就注定公部門能夠吸引的人才將是三流的。三流政府提供的國防、外交、經濟、環境保護、治安與社會安全機制的服務也是三流的,所有台灣國民都同蒙其害。

盲點六:不瞭解有些軍公教人員之付出,對國家社會所產生的價值影響力可能高達數十年以上
一般企業的管理者決策對於該企業的影響子力只及於未來五、六年左右,反之有些公務員的決策,其效果可能長達十年,甚至百年以上,才可以顯現出來。拿生產第一線的工作者來比較,私部門的工程師做錯決策只會讓一批產品報廢,公部門的教師攀附權貴、怠忽教學的融通貫會,則會讓一批受教的學生終身成為朽木。兩者的影響長遠程度,天壤之別。在這種數十載之後,其工作價值才能實現的情況之下,就算公部門有股票選擇權激勵制度,因為五、六年之內看不到績效,股票選擇權對這種類型的公部門決策者也無法提供足夠誘因。這時候所需要的是,將公部門員工(特別是總統等政務官、高階事務官與教師等)的誘因薪資發放改成細水長流的退休金制度,讓其未來的退休金金額與未來國家社會的發展指標相連結,以提供他們在職期間追求國家長遠的利益。
身為最高領導者的總統,他退休後的誘因薪資績效指標,就應該跟台灣經濟、環境保護、國防、外交與社會安全等全國性指標改善的程度相連結,例如最近主計處公佈台灣薪資倒退到16年前水準,總統與經濟部相關官員的退休誘因薪資就應該大幅度刪減,甚至應該只留年金去照顧他們的老年生活。然而事實是他們怠忽職守,退休金卻照領,這就導致其在任內毫無替台灣國民在經濟表現上創造價值的誘因。至於其他庶務型的員工(類似私人部門的行政職員),只需比照私人部門給薪方式,提供短期的季末與年終工作獎金,反而較有提升工作誘因的效果。

盲點七:忽視終身所得及工作內容與條件對等的比較概念

當政府政策在追求公平,將公私部門的員工報酬拿來比較的時候,必須注意比較要對等。如前所述,公部門員工的終身所得包括兩部分:固定年薪所得與退休金所得,私部門員工的終身所得包括三部份:固定年薪所得、變動的終身誘因薪資所得與年金所得。首先,拿公部門工作者退休金與私部門的年金比較,是一種錯誤的比較;公平的比較應該是將公私部門職務內容類似者的終身總和所得相比較。其次,將知識型的公部門員工的報酬與一般勞工相比,兩者的工作內容與所須知識密集度完全不同,這又是錯誤的比較。這就如拿公部門的工友所得與私部門總經理的所得比較,然後下一個莫須有的結論說:總經理所得太高。這種不對等的比較是一種假公平。

盲點八:公部門員工的老闆是誰?

在私部門工作的人,你的所得及退休後的生活水平都和老闆的睿智(顯現在其經營策略與管理模式)息息相關,等於是老闆決定你未來一生的生活水平。例如:相對於台灣的DRAM公司,台積電因為張忠謀成功的策略管理而享有世界級的競爭優勢與獲利水準,因而台積電員工就無須憂慮其退休後的生活。公部門的工作者,他們的老闆又是誰呢?台灣總統作為台灣公部門最高領導者,她就是公部門員工的老闆,也是對公部門員工負有責任的老闆。她應該如何負責呢?

盲點九:以管窺天的改革
三流的管理者的思維,猶如以管窺天,看不到新天地,當然也沒法領導團隊創造新價值,只能藉由砍薪資成本,來減少赤字。前述的分析指出公部門各種不同員工的工作屬性錯綜複雜,特別是有些公務人員的工作成果常比私部門工作者更難衡量,影響力更長遠,替他們量身訂做一套有效的誘因退休金制度誠屬不易。掌權者本應仔細思量,鉅細靡遺分析如何建構一個有效的政府官員誘因薪資制度,以激勵政府團隊為社會創造長遠的價值。如今當政者卻選擇最簡單,卻也爭議最大的方式:不思考其長遠的影響,只要大刀砍下去就好了。
思慮不周的政策,雖然省了支出,卻創造了一個更巨大的風險成本─砍斷了政府組織長期競爭力的筋脈。當在職員工與潛在員工看到老闆對退休員工毀約的時候,老闆與員工之間的信賴已遭破壞。後果就是:潛在的好員工不進來;在職的好員工不斷流失;無處可去者,得過且過;政府員工不怕被撤職,反正價值也不高,進入公務部門的唯一好處是透過官商勾結所獲得的期望報酬;政府組織的競爭力,焉能不落入深淵?

盲點十:改革敗壞的公部門紀律才是成本極低、價值最高的政府改革任務

已逝作家柏楊所指出的華人醬缸文化,貼切描繪出在獨裁政治制度下形成的「唯權力是問、是非不分」的文化。長期下來,在這種文化之下的組織運作,一定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積極營利的派系勢力逐漸壯大,彼此互相提拔,正直者不遭排擠也難。
歷經20多年的民主政治制度運作,為什麼這種組織文化仍然盛行?首先,相對於物質性的改革,文化的正直心靈改革非一代以上,難以成為主流文化。其次,相對於組織的「正直文化」,「唯權力是問、是非不分」的文化在組織內部競爭賽局中,本來就容易成為成員遵循的主宰策略(Dominant Strategy)。面對逢迎拍馬屁、捏造假績效的成員,若組織績效制度束手無策,甚至變相縱容,讓其步步高升,公部門組織文化的改革將遙遙無期。
以公部門高等教育機構為例,遠者如前教育部長蔣偉寧掛名陳震遠投稿的國際期刊,這位博士生涉嫌利用偽造的人頭賬號變成論文審查者,審查自己投稿的文章;近者如現任台大教授暨高醫大副校長郭明良與台大校長楊泮池掛名的的論文實驗資料造假疑案。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後進學者的研究報告投稿都喜歡找學術高官一起掛名。以作者在大學任教的經驗,這種交易是兩者互蒙其利,後進學者攀上關係,學術高官免費獲得一篇出版文章。這些學術高官派系的正直學術人格,蕩然無存!沒有正直的學術人格,欺騙造假又豈是意料之外。
再看看馬政府時代的兆豐金案,顯示政府金融機構監管者退休後,再轉任銀行的要職,肆無忌憚。而允許樂陞案與頂新集團在台灣股市籌資,等於幫助奸商坑殺台灣眾多的散戶股民。這些股市弊案,形同官商勾結,讓股市投資大眾對政府金融監督機構完全喪失信心,台灣股市資金媒介的功能,已然殘缺。馬英九時代的官員犯錯,到了蔡英文時代卻還「逍遙法外」,甚至獲得重用。官紀渙散,莫此為甚。
最後再檢視公部門軍職人員的紀律。領導台灣軍隊抵抗中共獨裁政權的將軍們,領台灣的優厚退休金,本應飲水思源,效忠台灣所有的國民。為數不少的將軍卻跑到中共朝廷前,替中共統一戰線搖旗吶喊。任何國家,包括中共,都會嚴懲這種形同叛國的將軍。馬英九政府對這些將軍所作所為,毫無行動;蔡英文政府也蕭規曹隨。台灣不亡於這兩位總統也難。
筆者在公部門的服務經驗發現,面對是非判斷,正直的人少之又少,勇於效忠派系與不願得罪人者居多。當公部門的組織文化墮落如此,期望公部門的效率怎能不落空呢?蔡英文總統以改革者自居,她知道什麼樣的政府改革任務是沒有成本、價值又高的改革嗎?

盲點十一:無所有權的大老闆

大家想想以下的例子:一位掌握公司最高決策權的老闆卻連一張該公司的股票所有權都沒有。在關鍵時刻,他會選擇什麼樣的決策?大公無私還是大私無公?追求台灣的長遠利益還是急功近利?經濟代理理論就指出後者可能性更高。政治組織的最高決策者總統,其實就類似一位無所有權的大老闆。我們只能期望台灣的民主政治制衡制度,國會議員直接立即監督功能仍然存在。可是,當馬蔡兩位多數黨總統兼任黨魁,以黨領政,國會監督總統的機制已經消失;當前只剩下媒體的多元化聲音,能夠提供選民在下一輪選舉所需的資訊,並且產生刺激選民思考的效果,再透過選民睿智的投票,以降低這種典型的公部門「代理人問題」的嚴重性。

結論:軍公教退休金的改革目的在提升政府運作效率

「付出多少,就領多少。」這一句話的關鍵在於:什麼叫做「付出」?如果依照保險年金的概念,「付出」就是工作期間繳多少保費,退休後就領取多少年金,基本上這是一種私人儲蓄的保險概念,和政府經營效率改革完全無關,卻成為歷屆政府對公部門退休金改革的基礎觀念。但是,如果「付出」的意義是指軍公教人員對於國家人民所創造的價值,這是一種提升效率的管理概念,則歷屆政府的退休金改革就完全失焦了。
本分析建議公部門員工的一生總報酬也應該學私部門分成三大部份:固定薪資、誘因薪資及年金。也就是將公部門文武官員的退休金區隔成誘因薪資及年金兩部份,軍公教的年金與全國年金統一,而誘因薪資則須依照其在職的任務特性,設計精準的績效評估指標,決定其退休後每一年度的變動誘因薪資金額,以提昇公部門文武官員的創新與工作效率。
掌權者切記:一、三流的管理者只會透過砍員工薪資,來吹噓其快速創造帳面短期盈餘的豐功偉業,實則挫傷組織隱性契約(implicit contract)帶來的長期競爭力;二、所有改革的目的都在提升組織的效率,沒有論功行賞的誘因薪資及嚴懲紀律敗壞的公職人員之制度,企求提升政府組織效率,其實只是緣木求魚。前朝未做,不代表當朝者就沒有責任。
*作為策略經濟學家

上帝與朋友

          當兩人關係好的時候,和上帝與朋友的關係就容易疏離;當兩人關係不好的時候,才知道上帝與朋友的關係很重要。上帝與朋友雖然不能取代另一半的重要性,但是另一半也不能取代上帝與朋友的重要性。失去了上帝與朋友的關係,只會搞砸了自己與另一半的關係;當和上帝與朋友建立良好的關係時,與另一半的關係就會良好。
          今天去一位敬重的長輩家聚餐,芳姊與她的先生芳大哥都有著崇高的社會地位,也是虔誠屬靈的基督徒。他們兩位感情鶼鰈情深、為人謙和幽默;芳姊賢淑能幹、服事助人不落人後,讓我看到聖經詩篇中所描述的"才德的婦人"身影。席間,芳姊熱情的招呼每一位客人,包括小孩子;她怕我有不認識的人,親切的喚我到身旁,幫我串聯介紹;滿桌子她的巧手好菜,讓人食指大動。用餐前,芳姊帶領大家敬虔的做了謝飯禱告,用餐時,她幽默風趣的帶動全場,讓在座的每一位都能開懷暢飲、暢談。芳姊家的布置,看得出女主人的巧思與高雅的品味;她親手滷的牛腱、青椒釀肉、泰式番茄涼拌雞絲、蛤蠣煨白菜、和其他的功夫菜,口味道地、火侯刀工老練,除了色香味俱全,也兼顧了健康養生概念。芳大哥一向公事繁忙,當天臨時接受電視台採訪,所以不克出席。但是看到芳姊親力親為打點宴客大小環節、親切關懷每一位她的朋友,忙碌中從容優雅、她臉上自然洋溢的喜樂與爽朗的笑聲,說明了她有著豐富的生活和獨立自信的自我,而這樣的神采真是迷人,她與上帝和朋友之間美好的關係也令我羨慕。
          失敗的婚姻常讓我覺得我是個糟糕難相處的人,在建立關係上,我常常自省、也很努力的付出,希望可以走出失婚的陰影、擁有自己的家庭。但在關係建立上,我不知道兩人之間相處,要給予多少叫做[愛]而不是[控制]要包容多少叫做[體諒]而不是[卑微]。當我為了配合品弟上線會面的時間,而不再參加週二中午的禱告聚會和週五的校園團契;當我花了所有的暇餘時間和品弟在線上建立關係卻無暇和好友聊天;當我為了品弟犧牲朋友,他卻為了朋友犧牲我時;當我選擇離開父母與女兒規劃暑假赴美與品弟相處,而他卻忘記了和我的承諾,另有暑假安排;當我從大陸出差回國,滿腹心情想分享,但是知道品弟不喜歡談論中國,尤其是中國的進步與優點,所以只好自我沉澱,以免誤觸地雷;當政府風雷厲行推動年經改革,而我工作多年的退休金可能化為烏有,在退休時可能淪為"下流老人",這樣的憂慮與恐慌和品弟分享後得到的是我"杞人憂天"與"情有可原"的冷漠回應。對品弟這樣的綠色左派與自認公義的憤青來說,我這種白領公教人員是社會轉型正義中需要被改革的既得利益者;當我把他視為自己的骨中骨、肉中肉,將他規劃在自己未來的生命藍圖中,卻意識到他並沒有把我規畫在他的未來(甚至連暑假也沒分),而是把我視為要割除的社會毒瘤。在這樣不對等的關係中,我的包容與付出是愛還是卑微??? 我的沉默是為了感情的自我救贖還是重蹈覆轍的自我毀滅?
          我領悟到的答案是,當我的世界只有他時,我的忍耐變成了唯一的選擇時,那就叫做[卑微]當我可以獨立豐富的擁有與上帝和朋友的關係,而他不是我生命中唯一的選擇時,我仍選擇包容他,那就叫做[愛]
          是時候我該回頭整理自己,花時間在上帝與朋友身上了。上帝與朋友,才是豐富生命的真實資本。愛情? 則是隨著賀爾蒙而來去起伏不可靠的美麗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