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

美國生活-- 下廚房

          在美國與品弟、女兒一起上學的生活真的和台灣很不同。最大的改變是,我現在必須天天煮飯。在台灣時,因為父母住在隔壁,所以天天回家吃晚飯,幾乎忘記如何洗手作羹湯,吃米不知道米價,柴米油鹽不在我的世界中。來到美國後,一方面因為吃不慣美國食物的重口味,一方面想要省錢,於是捲起袖子,重拾刀鏟,擔起了一家三口的糊口工作。
          煮飯做菜方面,老實說,姐姐雖然廚藝生疏,但是因為天生是個吃貨,所以對食物有與生俱來的敏銳度,看著食譜,就可以很快抓到核心要義,即便第一次嘗試新料理,都可以嶄露freestyle的天分。這陣子,老姊最得意的作品是自製早餐堅果燕麥脆片 (granola), 烘焙了一個好吃到自己給自己跪的蘋果蛋糕,黃澄澄會牽絲的香濃起司司康,自己發明健康又不失美味的滷肉肉燥,其中最大陣仗的就是包餃子了。

品弟拍的男友視角照片 (!!)
          包餃子一點也難不倒我,用想像力就可以拌出香噴噴的餃子餡,反正蔥、薑、蒜、胡椒加一加一定錯不了。難的是切高麗菜與擰菜汁的手續。美國的冷凍水餃皮很沒彈性容易破,所以餡料需要處理夠細緻,才不會把水餃煮得皮開肉綻。刀法生疏的老姊即便費盡洪荒之力也無法將高麗菜切成細絲,那天還好品弟機靈,拿來室友的食物料理機,幫我把高麗菜絞打成細絲。雖然說有'料理機,"但是因為很小台,每次只能放幾片菜葉,而且絞打後的品質參差不齊,需要手工協助,所以非常耗時費力。老姊、品弟和嘟寶分工,他一邊洗菜、打菜,嘟寶負責擰汁、我負責拌餡料,廚房戰場混亂,鍋碗瓢盆齊飛,三人湊出的三頭頭六臂都不夠用。就在我們背痛腿痠之際,餡料做好,終於可以坐下來包餃子了。我們三個臭皮匠包的餃子形狀各異,我包的是傳統的胖餃子,奶奶在世時耳提面命,餃子就是要皮薄餡多,老姊現在忠實的遵從奶奶的教誨。品弟的餃子就像他的人,樸素沒有花邊,餡料不過度,餃子清瘦但是餃皮封口紮實。嘟寶的餃子有很花俏的花邊,高矮胖瘦各種外型都有,包餃子對她來說是創作嘗試。
          包餃子雖累,但是圍桌包餃子的時光卻非常美好。我們一邊包一邊聊,品弟聊起過世奶奶和家裡的吃飯傳統,我也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些故事,嘟寶聽得津津有味,東問西問,天馬行空,你一來、我一往,時間轉眼度過,餃子皮終於包光光了。接下來是煮餃子囉!!
         吃餃子前,大家都滿心期待、食指大動,煮好後吃到嘴中,還來不及分辨好不好吃,就已經感動、悸動又激動了!!! 嗑光餃子後,腆著肚子,老姊突然倦意襲來,像是洩了氣的皮球癱在桌邊。疲倦鬆弛的身體有著飽飽的肚子、滿滿的幸福。一家人一起付出、分工合作,即便筋疲力竭,反而更讓收穫後的喜樂滿溢,幸福無法言喻。
          再累,下廚房是老姊愛家人的行動表現。

相關閱讀:
包餃子 https://juneandpatrick.blogspot.com/2017/09/blog-post_8.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