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6日 星期一

成為他人的祝福

          上週上研究所的課非常受挫。我課前仔細地改了學生的作業,為了幫助同學學習,上課時匿名使用學生作業來做討論。但是沒想到某位女同學當場爆哭,班上男同學挺身而出,當眾指責我不尊重學生。時隔幾日,我另約一位研究生來辦公室討論作業,沒想到,當我分析指出她作業缺失後,學生又爆哭。兩次的作業檢討,我自認口氣正常客觀,毫無針對性,單純討論問題,單純希望協助學生理解問題與改善問題。但是連續一週兩次學生爆哭,甚至被當眾指責,讓我內心很不好受,我熬夜仔細修改學生作業,認真檢討修正方案,不但沒有感謝,竟然被學生負面解讀為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身為老師,指出學生錯誤,協助改善進步,不是就是老師的責任嗎? 如果學生不受教,我又何必熱臉貼冷屁股,還倒楣被對方情緒噴一身屎。
          懷著沮喪的心情,將這件事情告訴了品弟。沒想到品弟卻替學生講話,認為應該是我"口氣太犀利","這是學生成長過程,很正常","老人總是會認為一代不如一代"... 品弟幫助學生圍剿我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他站在學生立場所說的話,如同火上加油,讓我怒火瞬間點燃,新仇舊恨,一起引爆。
成為他人的阿尼色弗
          週日上教堂,牧師正好談到世代差異,以及生命或職場中常常遭遇到不實指控(是的,真的就是這麼巧,我的上帝常常即時回應我的需求)。牧師引用提摩太後書第一章15-18節,保羅當時被亞西亞人以及自己的夥伴遺棄,甚至下入監牢。此時只有阿尼色弗 "屢次使我暢快,不以我的鎖鏈為恥"。"暢快" 可能指的是,物質上(如探監帶來食物與生活用品)和精神上的(如聆聽與安慰);不以鎖鏈為恥,是一顆不怕受到牽累的同理心(當時若被視為是保羅的同黨,可能也會被抓入監)。牧師勉勵我們遇到不實指控或困境時,我們要禱告的不是尋求上帝以「超能力」挪開困境與挑戰,而是禱告上帝給我們面對困境與處理挑戰的[適應力]。而且要學習當阿尼色弗,成為他人生命的祝福,在他人陷入困境時,給予實質與精神上的支援,並且不怕被牽累,願意同理對方的處境。
          反思我的狀況,與其抱怨學生難搞、不受教,我應該成為學生的阿尼色弗,在他們失望挫折時,給予鼓勵和安慰,即便被指控,也不要因為被他們的情緒牽累而灰心喪志,應該要同理他們,彼此溝通,這樣才能繼續朝課程目標前進。反思品弟和我的問題,如果品品可以給我實質與精神上的安慰,讓我 "暢快",然後不怕被連累,花點時間聽我抱怨抱怨,願意同理我,替我出出氣,那麼,我可以很快地重新振作,不受學生情緒影響。保羅需要阿尼色弗,才能在入監困頓時重新站立,我們每個人生命中也都需要阿尼色弗。希望我可以成為學生和品品的阿尼色弗,也希望品品可以成為我的阿尼色弗。讓我們的生命成為他人的祝福。

2018年4月15日 星期日

耶穌和 Canaanite woman

最近在看 John Shelby Spong 寫關於馬太福音的解讀,其中講到耶穌遇到一個從 Canaan 來的一個女子,請求他醫治她的女兒。Canaanites 是猶太人很看不起的外邦人,這點也可以從耶穌一開始對這女子的答覆中可看出:"It is not right to take the children's bread and cast it to dogs." 不過即便耶穌有那麼點「非我族類」的心態,但他最後還是將這女子的女兒醫治了。

Spong 認為馬太想要透過這故事傳達的訊息之一,是希望他的猶太讀者要學習耶穌,打破他們一直有的 tribal 心態。在上帝的面前,國家和民族的界線是沒有意義的。上帝不會因為你不是猶太人,而選擇不醫治你。套用在現在的社會,道理也是相通的:我們為政黨、種族、國籍、世代、性別、宗教等等差異相爭,確實是個事實。但如果我們要向上帝學習的話,其中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克服這種為差異爭執的衝動。

有時跟大王為一些世代差異的問題鬧不愉快,滿肚子氣。不過想想,或許上帝的安排是要我透過跟不同政治色彩的人相處,學著如何跨越這種「非我族類」的心態,學著彼此相愛吧。

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

老姊減肥

          年過中年,體重莫名其妙的直直上升,體會到什麼叫做「呼吸也會胖」的痛苦。前兩年我的體重突然從52kg 像坐通往台北101的電梯,直線上升,最高紀錄竟然達到57kg. 每天早上起床,即便量體重前已經拉過屎,而且脫光光量「淨重」(連手錶都摘下來),看到數字時,仍然只有崩潰可以形容。每次下定決心減肥,但是毫無疑問的越減越肥。
          這半年來開始低碳飲食,少吃澱粉與糖,體重終於開始鬆動下降。因為低碳能吃的東西有限,每天就只能吃那幾樣,因此開始觀察到自己對某些食物會過敏的反應。很不幸的是,我對我最愛吃的食物通通過敏,如,雞蛋、牛奶與奶製品 、堅果、以及麥麩。以前的我最愛吃的就是麵包,自己還買了麵包機,幾乎天天做麵包解饞。其次,滷蛋和起司根本就是我的命,我自恃血壓低,膽固醇低,所以這些高蛋白的食物我完全不忌口,有時上課前就是去便利店買兩顆滷蛋吞下當代餐。堅果則是我熬夜備課寫文章的腦補零食,沒有雞蛋、牛奶、堅果,我人生根本就是黑白的啊~~~~
但是既然在減肥,那麼如果我避開過敏原食物,不是可以又減肥、又可以變健康嗎?
          堅持兩週低碳+低敏飲食,過敏現象果然大獲改善。最令人欣喜若狂的是,我停滯在54kg 下不去的體重終於崩盤下降啦!!! 三天前開始出現久違的53,為了怕溜溜球效應,所以這兩天飲食很節制。今天是53的第三天,希望明天起床後,可以繼續53, 或是更低一些些。
          體重快要回到以前的狀態,最令姊姊開心的,當然是許多美美的衣服又可以穿回來了。這幾天攬鏡自照,覺得臉也變小了一些,內心竊喜,
趕快上線問品弟,「你有沒有覺得我變瘦了?」  (竊喜中)
品弟,「痾?? 好像。。。。有。一。點。。。」  (露出宅男被抽考的迷惘)
姐,「難道你不覺得我臉變小嗎?」
品,「痾??好像差不多耶」  (宅男繼續迷惘中)
姐,「我剛開始和你交往時,體重只有51-52kg, 後來幸福肥就變成57kg,差點58, 你都沒發現嗎?」
品,「是嗎??喔,好像沒發現」(天啊!!這是讚美還是遲鈍?)
姐,「那我減肥這麼辛苦又是何苦??」(崩潰)

          

2018年4月7日 星期六

尋找生命的缺角

Shel Silverstein 有一個動人的作品,"The Missing Piece Meets the Big 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mZ2jrQooE

The Missing Piece Meets the Big O
故事在講述一個缺角不斷在尋找可以正好吻合他的形狀的另一個缺角。但是遍尋不著,好不容易找到了,卻無法共同成長滾動往前。最後,小缺角自己努力轉動,最終磨掉稜角,自己成為自轉的the big O.
故事隱喻著自己要先愛自己,讓自己滿足,讓自己沒有缺角,才能讓生命的完整。
          我倒覺得生命全靠自己獨立滾動完整,難免淒涼寂寞,而且與他人結合滾動如果完全不彼此配合,當然無法找到共同的滾動方向與互動能量。我喜歡找我的missing piece, 雙方學習配合對方一起成長、配合對方一起滾動,最終兩個不完整的缺角可以透過磨合融合為一, 你的piece 中有我,我的piece中有你,這才是我追求的愛情最高境界。
          前幾天突然覺得好愛好愛品弟,很想念很想念他,我上線感性的告訴他,"you  complete my life!"  讓我們繼續努力配合彼此往前滾動,讓我們彼此完整對方的生命,並且成為一個滿滿正能量的 "BIG O"!!

愛情解藥

          女兒上大學後,終於交男朋友了,但是沒想到對方才告白四天,兩人就決定分手。分手的原因是,男方覺得配不上女兒,她值得更好的男人; 奇妙的是,和女兒深談後,她也覺得男方是一位很優秀特別的人,她覺得配不上。天啊!!這種分手理由,怎麼這麼荒謬,但也似曾相識?記得剛認識品弟的前兩年,我經常動不動就說分手,因為覺得年齡大他十八歲,「我配不上他」,「他值得更好的女孩」。
         
姐弟戀常常因為兩人條件懸殊,而容易一方或雙方交往時產生「我不配」的感覺。「我不配」是把自己與他人比較後產生的自卑心態。通常,孩子小時候常被父母拿來比較,長大後就潛意識中習慣去比較。如果這個孩子經常在比較中扮演輸家,那麼就很容易有自卑心態。比如說,老姊的哥哥小時候非常優秀,是全家人的榮耀,也是鄰里的焦點,我在家中總是被拿來和哥哥比較,也總是比不過哥哥,所以從小自我認知就是「我就是不夠好」,而逐漸形成的人格中,逃離被比較的自卑策略就是「我退賽局」、「我不比了」。這大概說明了為什麼和品弟談戀愛時,老姊會不自覺的將自己和對方比較,然後覺得自己「不夠好、配不上」,而處理這種情緒的方式就是「退出賽局」、「我們分手吧!」。
          還好品弟是一位感情穩定,願意為愛付出與忍耐的好男人,每次在我情緒起伏,放話分手時,總是努力挽回我,給我很多很多很多愛,讓我有充足的安全感,使我的自卑心態被慢慢撫平。今年是我們交往的第四年,我們的關係很穩定,對未來結婚的共識也逐漸清楚,我們彼此個性互補,他溫我熱、他慢我快、他穩我變、他靜我動。我們已經彼此習慣對方的存在,也因為對方的互補, 讓自己可以向上提升, 讓生命一起變得更完整。深耕厚實的愛,也讓「配不上」這樣的自卑感漸漸退除消散。「愛」是修復成長傷害的最佳也是唯一的解藥,我們在彼此身上得著肯定,在彼此身上找到愛的解藥,我們因著彼此生命變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