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6日 星期日

阿德勒心理學教你如何和伴侶相處

好久沒寫文,因為我倆越來越不吵架了,所以沒啥心情起伏可寫。吵架次數降低的原因不外乎是經過磨合後找到一些相處之道,分享兩個來自阿德勒心理學的重要領悟給姐妹們參考。

1. 接觸阿德勒心理學後,其中一個關鍵原則給我深深的啟發,那就是,只專注於處理自己的課題,不要干預他人的課題。情侶或夫妻吵架,通常是因為意見不合。而意見不合通常是一方想干預另一方做決定。在我和品弟的互動模式中,通常是我這個控制狂想去干擾品弟的生活決策。比如說,他該怎麼回覆老闆的要求,該不該投會議論文,何時該完成論文,為什麼還沒做某件事情...之類的。而干預他人的決定或課題,大部分是因為想要透過介入他人決定過程,取得自我認同感。但是介入他人課題往往是破壞人際關係的兇手。也就是說,兩人相處,需要自己處理自己的問題,並尊重他人處理他的問題的決定。比如說,如果品弟決定和我分手,我需要專注處理的是我的情緒,我該怎麼接受屬於我的現實,怎麼預備我的未來單身身活,而不是企圖去改變品弟的決定。如果兩人都專注於自己的課題而尊重他人的課題決定,那麼就不容易爭吵了。最近因為和品弟為了政治立場不同,而有小小的擦槍走火,立刻心裡偷偷搬出阿德勒理論來實驗看看。老姐告訴自己,如果我覺得某黨對於某議題的立場是對的,那麼我就做我想要支持的事即可,不該強迫品弟和我站在同一陣線,同仇敵愾。如果因為兩人政治立場南轅北轍,無法取得共識,那麼「我該怎麼面對這樣關係地雷?」「如果因此壁壘分明,我該做什麼來改善關係?」「如果無法化敵為友,我是否要離開這個關係?」「如果不想因為政治立場不同而分道揚鑣,那麼我該怎麼接受現況?」「我可以委屈自己接受他的政治意識形態嗎?」「如果我忍耐,我可以忍一輩子嗎?」「如果因為政治立場水火不容,我要無法忍耐,那麼我要怎麼面對分手後的新挑戰和困境?」專注思考「我」自己的課題,承受我對我的課題作出的決定與因果,而不是「去說服他支持我的理念」。也就是說,不要企圖改變他人,而是面對自己。

2. 阿德勒心理學另一個重要理論是「人的價值不該來自於某人的肯定,而是來自於對團體的貢獻」。如果我的愛的價值是來自於品弟的肯定,那麼當他的政治立場和我不同時,我就會覺得「他不愛我」,因此想要藉由「他願意為我改變」來證明他還愛我(勒索者);或是企圖委屈自己配合對方來挽回他的愛(被勒索者)。無論是改變他或是委屈自己,都是問題惡化的病灶,往往讓人陷入情感勒索者和被勒索者的關係中。
當自我價值建立在他人肯定上時,容易形成情感勒索者和被勒索者的生態鏈
          當自我價值建立在他人肯定上時,
    容易形成情感勒索者和被勒索者的生態鏈

如果我的愛的價值是來自於我對我們的關係(我和品弟組成的團體)有多少正面貢獻,那麼當他的政治立場和我不同時,我不是去懷疑他不愛我,而是問自己「為了共同的利益,我該怎麼做來改善關係?」

結論:兩人關係和諧不是依靠一味的讓步忍耐,或是改變對方。而是「四要一不」:
要自我檢視屬於自己的課題,
要做出對團體有利的決定,
要承擔決定帶來的後果,
要尊重他人的自我課題決定
不要將自我價值建立在他人的肯定上


2020年9月3日 星期四

天啊!我的神秘禮物竟然是...

 品弟出關後,和家人短暫相聚後就匆匆北上搬來老姐家,因為隔天就要報到上班了。

老姐為了迎接品弟,大掃除整頓淘汰不穿的衣物,騰出空間給品弟使用。晚上筋疲力竭,兩人抱頭休息, 老姐問,“我的神秘禮物勒?” 品早已準備好了,從床頭摸出一個藍色小盒給我。打開赫然發現是鑽戒!!!!!!!!!!!!!

老姐嚇到下巴掉下來, “你怎麽會買鑽戒??”

品淡定的說 “算是訂婚戒吧! 一種承諾認定的意義”

老姐好奇呆瓜品怎麼懂鑽戒?? 品清清喉嚨說,上網做了兩天鑽石研究,參考各種鑽石評論和切磨技術分析,最後才下單選購。但是因為不知道我的戒圍,只好偷偷求助老姐的女兒。嘟寶不知哪來的數字報給了品弟,就這樣我收到人生第一枚鑽戒,但是因為嘟寶報的八號戒圍太大無法戴,所以老姐變通改造,連同四年前品弟在師大夜市買給我的笑臉戒指一起串成項鍊來戴。

品弟送我的鑽戒
品弟送我的鑽戒


感謝品弟和女兒的愛和小心思,有深深的被感動到!!

居家隔離:回顧過去迎接未來


 八月七日品弟回台灣後乖乖在台中老家居家隔離,我們每天透過Skype 聊天工作,一來,兩人互動可以讓品快速調時差,否則面對誘人的床,要憑個人意志力抗拒時差帶來的深度疲倦真的很難;二來,我們本來就有說不完的話啊!

在品睏到無法思考,精神萎靡時,唯一能振奮他的話題就是回憶過去六年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我們爭執到底是誰先告白,細數一起去過哪些地方,出關後最想去哪裡重溫舊夢? 最想一起做哪些事? 未來一起生活可能會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透過回顧,我們也驚訝發現彼此這六年驚人的變化: 品可以坦然甚至樂意和父母朋友談論我,會主動甜言蜜語,在外會主動幫我夾菜,拍照,提包包; 樂意甚至傾心一起查經思考上帝的話語。老姐則是變得“極少”說分手,脾氣變柔和許多,吵架時會收斂吞下刺耳的言語,也比較能尊重品弟和老姐不同的工作規劃或決定。

藝人羅霈穎突然過逝後,許多媒體爭相報導她的相關新聞,其中吸引我注意的是她交男友通常在感覺膩了之前就分手的做法。所謂“膩” ,羅姐的詮釋是無法從對方身上學到新東西或是兩人成長停滯不前。這觀念乍看頗前衛,其實並不盡然。大多數情侶分手只是不敢誠實的說“膩了” 而是將分手藉口包裝一堆對對方的指控,或文謅謅的“個性不合”“彼此有無法協調的差異”之類云云。

要不膩,那麼就必須找一位能和你一起不斷改變,成長,進步,分享的人。

感恩,我找到了。

愛,不是改變對方,是和對方一起成長。

愛,不是改變對方,是和對方一起改變!

(居家隔離出關後的品弟與老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