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6日 星期六

對比美國生活與台灣生活


對比美國生活與台灣生活 

          美國生活和台灣生活有很多地方不太一樣。
          首先,剛來美國時,最令人沮喪的就是生活的便利性。相較於台灣,美國地廣人稀,出外一定需要開車,或使用其他交通工具,否則就如同人沒有了腿,只能困坐家中如失自由的籠中鳥。在美國如果需要採購一些生活上的日用品,外出開車通常少則十五分鐘,多則一兩小時以上。然而在台灣情況卻非常不同。台灣地窄人稠,台北市便利商店幾乎和公車站牌一樣多,每幾百公尺大概就會有便利商店。所以生活上的日用品可以穿個拖鞋、下個樓就能買到。若要出門,公車幾乎每五到十分鐘一班,捷運更是便利又舒適,縮短了時間與距離,只要是捷運可抵達的地點,就是方便的地點。
          第二個生活上的差異是,夜間生活模式。在美國的商店大約八、九點就關門,學校附近的書店關門更早,晚上十點左右,通常路上黑漆一片,人影稀疏淒涼。但是台灣卻大不相同。晚上九點、十點左右通常正是夜市熱鬧滾滾、人潮湧入的時候,人聲鼎沸、車水馬龍。剛來美國時很不習慣明明才八點,為什麼城市已經陷入死寂。在美國晚上如果無聊,除了看電視之外,真的甚麼也不能做。
          第三點是氣候的差異。美國屬於大陸型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是我所在的中西部,夏天懊熱的日子很短,大多數的夏天微涼且早晚溫差很大。冬天下雪,平均氣溫是零下五度左右。"對我這亞熱帶國家長大的人來說是又愛又恨。第一次看到雪,內心激動興奮莫名,感覺這天上飄下來的羽絨雪花非常神奇。但是下雪後的融雪泥濘、地面結冰濕滑危險讓人開始感到不方便、尤其接到嚇死人的暖氣帳單後,更是期待天氣可以暖和起來,灰沉沉的太陽容易讓人無精打采,除此之外,冬天室內的靜電也很惱人,因為屋內暖氣使得空氣乾燥,我常常在碰觸物品時被靜電電到,這種感覺真是太糟糕了,想要開門卻不敢碰門把,想要抱抱BB,靜電卻把我電得倒彈,把BB電到一臉吃驚(媽媽怎麼電我??)。那種隨時會電到的感覺,讓我生活中有種說不出來草木皆兵的緊張不安感。最糟糕的是無法出門運動,整個冬天,龜縮在家,我因此胖了四公斤。反觀台灣隸屬亞熱帶島國氣候,台北冬天多雨,濕冷雖然很不舒服,但是好處是沒有靜電,也沒有下雪帶來的不便,更沒有令人乍舌的高額暖氣費用。
          最後,我觀察到美國生活和台灣很大不同的是人民的環保意識。台灣環保工作雖然並非世界第一,但是和美國比起來,我真的很驕傲。在台灣,我們的居家垃圾需要分類為廚餘類、瓶罐類、廢紙回收類。垃圾分類已經是台灣人生活的習慣,此外,政府大力提倡減用塑膠袋,所以大家購物幾乎都會自備環保袋,也會自備免洗餐具,減少外食產生的塑膠垃圾。剛來美國時,我非常驚訝這個號稱富裕先進的國家卻有著這麼落後不堪的環保實踐。每家的日常垃圾完全不分類,全部丟在一起,在大賣場看到採買的民眾毫無自覺性的揮霍使用塑膠袋,有時一盒肉類就單獨使用一個大塑膠袋,只是為了怕生肉的血水會流出玷汙其他物品。在公共廁所洗完手後,常常看到大量抽取擦手紙巾的使用者。無論白天晚上,我所住的公寓公共空間的燈永遠永遠開著,一開始,白天時,我想要找到開關將電燈關上,但是竟然遍尋不著電燈開關。誇張的是,不僅只是我們的公寓社區如此消耗電力,其他地區也都是如此,彷彿地球暖化真的如川普總統所言是個編派出來的虛構故事。美國人民生活沒有環保意識,讓我震驚又難過。
           對比在美國家的生活經驗,讓我不禁感慨,原來自己的國家這麼棒,而許多我們國家的人民卻常常忘記自己國家的優點,盲目跟隨主流羨慕美國的生活。其實,每個國家的生活都一定有優點有缺點,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國家的優點,努力改善缺點,這才是好公民該有的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